黄庭坚说:“士可百为,唯不可俗,俗便不可医。”这句话在书法上尤其适用。
书法要想“免俗”,不仅需具备深厚的功力,更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。当作品流露出浓郁的文人气息,才能称得上是好书法。
明朝的书法界,文徵明就是集人品、书品、才子气三者于一体的“集大成者”。
他生于苏州仕宦之家,受家学影响学习诗文书画,师从多位名家。然而,他科举不顺,九试不中后放弃仕途,纵情艺术。
文徵明为人谦和温润如玉,气节却非常高傲。写字有三个原则:不给权贵写;不给大官写;不给富翁写。这三点要求体现了文徵明不愿攀附权势、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。
其字取法多家,融古人之长,用笔丰富,结字端庄略带欹侧,体势内擫、外拓兼备。
文徵明生于官宦之家,祖上是名门望族。祖父曾是南京国子监祭酒,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;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,相当于现在的市长。文林不仅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官,还是个有声望的文人。
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,文徵明自然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,读书习字,吟诗作文。
然而,他科举之路却非常坎坷。考了9次乡试都没有考中,直到54岁时才被举荐为翰林院待诏。但他因看不惯官场腐败之风,三年后就辞官回苏州了。
此后,他一生再未涉足仕途,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文学艺术中。
文徵明的书法初学二王和宋四家,尤其是学智永最勤,可谓人专一体、学专一家。早年书法比较精细,中年渐趋粗放,晚年则炉火纯青、登峰造极。
文徵明80岁以后的作品更是遒劲练达、老辣苍劲,可谓“人书俱老”。他一生中多次书写《滕王阁序》。
其中一幅写于嘉靖三十五年春二月的行书《滕王阁序》被认为是文徵明倾毕生之力所作,堪称是“收官之作”。
此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,是文徵明流传下来的字数最多的一件作品。
这幅作品纵23.5厘米、横211厘米。单字大小约两厘米左右。全篇近一千零九十四个字一气呵成,没有涂抹修改之处。
整幅作品章法布局规整匀称、前后呼应连贯、气势一以贯之。
用笔则丰富多变,既有晋唐以来华丽、流畅、圆润的基本特点,又有宋元以来古朴、厚重、雄健的笔意,同时还呈现出一种端整秀丽、温润遒劲的风格特征。
点画精到、结构精准、笔法精妙,无论从单字结构还是整体章法上看均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!
结字端庄而略带欹侧之势,既有欧体的险劲严谨又有钟繇的天然古拙之美。体势内擫、外拓兼而有之,既不失欧体的端正妍美又具颜体的开张之势。
用笔方圆并施、提按结合、使转兼顾、轻重互见、疾涩并用、刚柔相济,既见圆融又见方劲,既见流畅又见沉着。章法上则注重疏密变化和节奏韵律感的把握。
全篇既有整齐划一的和谐感又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。真可谓“具体态以成势,逐毫刃以尽情”,达到了“随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最高境界!